close

  梅明蕾
 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  慨當以慷
  承諾不出入會所
  我們信還是不信
  □ 梅明蕾
  今年以來,公眾強烈感覺到的,是中央反腐舉措的接二連三(如“八項規定”、“六條禁令”,最近又有反腐敗工作五年規劃等),法外空間日益逼仄,官員們試圖腐敗一把的風險日增,成本益巨。
  拿百姓看得到的餐飲來說,高檔餐館的生意明顯清淡了許多,當是公款消費難再給力所致。當然,上有政策下有對策,道高一尺魔高一丈,還有比高檔餐館更好的去處,那就是私人會所。據稱,這會所更有“隱蔽私密,變相腐敗,缺乏監管”的“三宗罪”。因此日前,上面又對症下藥地發出相關通知,以整治 “會所中的歪風”,以“讓歪風無處藏身”。
  我註意到,通知中特別強調黨員領導幹部要作出“不出入私人會所”等方面的“承諾”, 眼前便也隨之出現帶有幾分莊嚴、幾分誠懇的表情。只是這表情一旦與所承諾的內容聯繫起來,則不免產生一絲荒誕感。
  我們可以設想,任何一個政府部門,面對這樣的通知,百分之百的黨員幹部定然會作出上述承諾;我們也不妨揣度,那些存有出入會所動機的黨員領導幹部,自然不會將承諾當一回事。他們唯一會做的,只是精心掂量其行為的風險和後果。
  面對黨員領導幹部“不出入私人會所”的承諾,我們信還是不信?這當然有各自的經驗作出判斷。人們最容易聯想到的,是貪官們事發前的表演:安坐主席臺上,面對大眾,慷慨激昂,苦口婆心,聲色俱厲,一一曆數腐敗的危害,高調宣稱要與各種腐敗勢不兩立。由於信息不對稱,大家最初不免被他們的表演所迷惑,直到他們被紀檢部門帶走,像一隻充足氣的皮球頓時被針扎穿,人格之委頓立馬呈現於光天化日之下。只怪這樣的場景每每出現得太頻繁,且一個一個,如出一轍。之後再遇上類似表演,天真的人們才會在內心自問:對於他們的宣稱,我們信還是不信?
  曾有電視媒體請來專家學者,來探討一些典型巨貪的信仰體系。有人追問,在這幫高官的心靈深處,到底所信何為?顯然,所謂的共產主義理想肯定早就不在話下;據說他們中有的信奉了佛陀,有的皈依了基督,其實人所周知,他們的求神拜佛僅為自己的升遷騰達獲得護祐;你說他們遵奉儒家傳統的禮數吧,卻無人抱持“攜子之手,與子偕老”的情懷,權色交易已然家常便飯。一句話,這些人不過是典型的權力控,他們心目中從來只有權力二字。
  如果我們說“不信”,其對象當然不是具體的個人,而是附著於個人身上的權力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“內聖外王”,作為一種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,強調的是在既定的社會體制下的自身修行,並不對外部社會制度有所訴求。而一部世界發展史,以及政治哲學的常識,則一再告知善良的人們,不受監督的權力必然走向腐敗。因此才要“將權力裝進制度的籠子里”。
  當然,我們也不無相信,承諾會有一定作用。伴隨著承諾的儀式感和輿論的壓力,有可能喚起承諾者的良知,激發他們對黨紀國法的敬畏感。但最終解決問題,還是要回到以制度限制公權力上來。  (原標題:專欄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25hoetw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